“海科会”是中国西部地区规格和国际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科技与人才对外交流合作盛会,对推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中国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9月7日上午,第十九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开幕式暨天府论坛举行。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在天府论坛环节发表了以《数字经济及物联网产业发展及探讨》的演讲。他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向大家介绍了什么是物联网,即为万物都可以“上网”交流,达到“万物互联”,进行信息的收发与交互。

对于医疗行业,陈俊龙表示,希望能通过人工智能、5G技术与物联网,把医疗信息化。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这样的智慧医疗具备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智慧导诊的功能。例如,对于需要远程医疗的偏远地区,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分布式的技术来做医疗图像的处理。陈俊龙指出,智慧医疗就是实现各级医院之间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医疗信息资源和医疗文件资源共享,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大型贵重和特殊医学仪器设备共享,重要医疗救治资源共享,从而有效提高医院资源使用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此外,陈俊龙在论坛上还提出了未来可能发展的一些行业方向,“ECG的传感系统、纳米技术等可以结合起来,我们希望有一个穿戴式的医疗设备。”陈俊龙指出,这样的穿戴式“衣服”不仅可以随时测量健康状况,还可以应用在军事、民间、健康生活等多方面。他认为,虽然现在也有一些人体健康检测的穿戴式、可携带式的产品,但最主要的是能利用这些技术,经过云平台来做远端的应用和监测。

对于人工智能赋能的产业,除了机器的情感识别技术,陈俊龙认为精神健康方面也会是未来的产业创新方向,陈俊龙谈道:“人可以跟机器直接交互,这不仅仅局限于现在写的代码、设置的程序,我们希望设计一个可以采集脑波的装置,通过脑波的传输,直接了解使用者的情绪。”陈俊龙介绍到现在的做法是设计一个穿戴式的脑波采集器,目前研究的方向是如何把脑波的信息映射到采集点。他认为,如果采集到这些信息,就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焦虑症、自闭症、长者神经退化等疾病问题,或许加上一些药物的治疗,对精神病、抑郁症的早期发现就非常有效。“希望未来的医学应用,我们可以结合脑科学、脑波采集、医学虚拟现实、红外光线,无创的调控技术等,对心理疾病进行调控,从而解决一些社会的问题。”陈俊龙补充道。